互联网上,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左边的这副“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漫画(详细描述请见维基百科上的页面),在过去非常有名。我第一次见到这幅漫画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当时在报纸上见到之后,觉得非常新奇,也确实把互联网的感受给描述了出来。尽管我当时并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对互联网也不怎么着迷,但总觉得当时隐隐约约的就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好处。后来初中后才尝试了互联网,当时并没有很快速的连接,网络上新型的互动服务也不是很兴盛,而IRC之类的传统工具还不是那时候的我有机会体验到的。那时对网络最大的兴趣就是能下载很多软件,那时我读的《电脑商情报》上有推荐软件的专栏,我那时开始收集软件的下载链接,一有机会就弄下来试试。

后来似乎是一瞬间的事情,Web2.0就开始兴盛了。互联网用户一下子从网络的读者变成了网络的作者。用户提供信息在近几年讨论的很激烈,blog、Twitter之类的工具也给用户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渠道。一下子用户的信息都跑到了网上。过去想了解一个人要靠人脉打听,现在只要把他的信息输入到搜索引擎里,总能弄到点东西。

从blog到Twitter,我认为两者间有了很大的进步。表面上从技术上来讲两者的差距并不大,甚至说从根本上就是一样的技术:blog的文章限制在140个字以内不就是Twitter了吗?但是从文化上确实实实在在的进步。我过去说过,从发布信息的成本上,Twitter大大低于blog。因此,Twitter上的信息就有了更琐碎的感觉,而不是像blog那样相对与正式。Twitter相对与blog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有点就是更新迅速。即使我们愿意在blog上发表一篇一篇的140个字母的关于自己的宠物的信息,但显然我们不会在几分钟之内就更新三、四篇。Twitter的时效性使得我们了解一个人变得更加容易,越来越带来了人们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

我们在伦理课上讨论过这个问题。人们对于个人的信息安全,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全感。但是对于在网络上随意的就分享自己的信息,而不管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的人们都可以看到,总觉得有点不对。但具体是哪里不对,还没有很明确的论断。Kevin Kelly曾经在TED上预测过5000天以后互联网的情形,他说的情况更极端:我们忘了某个人的电话,直接去网络上搜索就行。他的结论是互联网就像是《Matrix》电影里的Matrix,也就是“母体”。人们都是母体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愿意游离在互联网之外,那他们就像是Neo那群人一样,脱离了主体社会。

今天看到月光写的一篇文章《Google地图位置服务Latitude登录Orkut》,又提到了Google Latitude服务。这项服务比Twitter又进了一步,用户不用主动更新自己的状态,工具自动就替我们完成了我们地理状态的更新。用户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就被别人了解了更多。Google Latitude让用户自己选择把地理信息与谁共享是肯定的,但今天的互联网用户从心理上就不介意与别人分享更深层次的隐私。昨天我就收到了月光在Google Latitude给我的邮件,说是他的位置在深圳某某处。我估计月光是直接给他所有的Google Talk联系人都发了分享。而这种“不介意”的心态也就是互联网的伦理学讨论的一部分。

提到这件事,倒是很难说它是好还是不好。总之目前一个事实是肯定的,就是: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互联网上,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有1条评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