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 Fedora 的理由(我不用 openSUSE 的理由)

上周日,思索再三,把笔记本电脑的系统换成了 Fedora。虽说上一篇文章中说了一个我的稍微有点变态的习惯,喜欢折腾稍微复杂一点的系统,因此我跳到了 openSUSE。当时我感觉 openSUSE 挺复杂,之前试过几次都没有把它搞顺畅,于是一直是心里的一根刺。经过几次虚拟机里的尝试,总算把之前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解决了,于是放到实体电脑上进行实践。实践了几个星期后,openSUSE 日常使用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这时候感觉,我应该用一种日常更省心的系统,于是就换到了 Fedora。

经过这一次的折腾,我想我应该从 openSUSE 入门毕业了,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再跳回去了,虽然我还在虚拟机里留了一份 Leap 15.3。这篇文章承继上一篇,还是总结一下我使用下来,在 openSUSE 里遇到的很让人烦躁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解决,有些至今也没有全部解决。总结几条,列在下面。因为我现在在用 Fedora,两者都是 RPM 系,而且都是商业公司支持的社区发型版,因此在下面的问题中,基本上都拿两者进行比较。

系统安装

安装本身没有什么很难的地方,一开始我的笔记本电脑上,屏幕亮度非常低,只能把眼睛贴到屏幕上才能看清字。开始时我不知道在安装的时候就可以调整屏幕亮度,后来知道后,这就不成问题了。openSUSE 桌面版有两种安装途径,一是 Live,一是直接安装,两种我都尝试过,其实差别不大。在安装过程中,openSUSE 可以对安装的软件包进行配置,这一点比 Fedora 要复杂一点。最让我觉得不足的是安装时间,在我这里,用默认选项安装 openSUSE 的时间大约是 Fedora 的两到三倍。一方面 openSUSE 安装的软件包稍多一些,另一方面应该是 openSUSE 的源还是差一点吧。Fedora 的安装简直可以用清爽来形容,软件的设计角度,Fedora 做到了尽可能的简捷,安装过程中也没给用户什么选项,可以选的基本只有语言、时区的选项了,再就是选择安装目标位置,其他就直接开始安装了。或许有特殊需求的用户不喜欢这样,但很适合我。安装的过程,我看安装软件包的时间占了进度条的一半左右,剩下的是硬盘分区、initramfs 的生成,因此安装软件包的过程其实不长,总体下来 10 分钟左右。openSUSE 那里,安装软件包是大头,看着那个普通的速度要下载安装 2000 多个软件包,那叫一个着急啊。

WiFi 和 KDE 钱包

第一次安装好后,连接 WiFi,马上就出问题了。输入 WiFi 密码后,会弹出窗口让我创建 KDE 钱包,来保存这个密码。这个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想到 openSUSE 非常易用,我想在这一步就按照 openSUSE Way 来进行吧。KDE 钱包有两种加密方式,一种是传统的 Bluefish,一种是使用 GnuPG 非对称加密。看上面的描述,当然是要用更新的方法啦,所以选择 GnuPG。结果因为刚安装,没有 GnuPG 的配置,没有密钥对,这一步就无法继续,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按照软件的逻辑,没办法跳出来。现在我有了经验,安装后不急着联网,先把过去的 .gnupg 目录复制回来,弄好权限之后再进行连接,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开发人员难道从来没有遇到过吗?有这个拦路虎,openSUSE 凭什么标榜自己易用呢?

Wayland 的 shell 冲突问题

这个问题我现在一直没有想明白。安装了 openSUSE,我选择了默认的 KDE 桌面环境。openSUSE 默认会登录到安装时增加的账号,是 X11 的系统。我更喜欢用 Wayland,原因是在我的电脑上,Wayland 可以设置一个更高的分辨率,然后 200% 放大。X11 的缩放在 KDE 里有些问题,200% 放大后,面板和鼠标指针还是原本的大小,需要手动设置调整,连外接显示器,窗口在外接显示器上也过大,非常难看。所以我过去用 X11,为了避免麻烦,干脆设置一个较低的分辨率,没有上面的问题,但里面的文字会让我感觉模糊,一点也不锐利。Wayland 上的 KDE 没有这些问题,所以当我测试过 KDE on Wayland 上可以正常使用后,我就一直用 Wayland。

之前在虚拟机里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在实体电脑上同样遇到了。我在 SDDM 配置里,强制自动引导到 Plasma(Wayland),结果输入用户名、密码后就一片黑,只能按电源键关机。引导到 X11 倒是没有问题。经过反复测试排查,我发现这个情况跟我换用了 fish 有关。上网找资料,在这个页面了解到,切换 shell 到非 POSIX shell 会造成这种问题。我把 shell 换会 bash 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这让我用了几天的 bash,我还考虑是不是干脆切换到 bash。后来测试,zsh 没有问题,算是解决了这个事情。

虽然问题解决了,但这确是一个很让人恼火的问题。在其他发现版我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从来不知道 shell 也会造成图形界面无法引导。或许这里面有一定的 Wayland 的锅,但在放在 openSUSE 宣传的易用特性的语境下,这让我感觉不那么好接受了。

Fedora 默认使用 GNOME,对 Wayland 的支持最成熟。本身 Wayland 的背后,记得就有 RedHat 的支持。总之一切非常顺滑,没有遇到过问题。

蓝牙鼠标问题

我使用的鼠标是罗技 MX 系列,办公室里是 MX Master 2,家里是 MX Master 3。使用系统自带的蓝牙功能,很容易就能配对成功。但当电脑合盖休眠,再次打开,虽然托盘里的蓝牙图标显示已经和鼠标相连,鼠标上的指示灯也显示已连接,但无论怎么晃动、怎么点击,屏幕上的鼠标指针就是没反应。解决方法是按鼠标上的切换设备按钮,把设备轮换一遍,再次切换到与这台电脑想连,就可以了。openSUSE 里和 Arch Linux 里都有这个问题,openSUSE 里面更是发生过几次无论我怎么按按钮,都没有效果的情况,重启 bluetooth.service 也不管用,只有重启电脑。

而在 Fedora 里,竟然没有这个问题,晃晃鼠标就能连接上,怎能不让我感动?

Fcitx 5 问题

中文输入是一定要解决的。openSUSE 在国内的论坛里,也是一直鼓吹 openSUSE 是开箱即用的,其中一项就包括输入法。KDE 里默认给安装了 Fcitx 4,我用着不错,然后就想升级到 Fcitx 5。结果也是第一次遇到了 Fcitx 5 的诡异问题。安装好,在 HOME 下配置好了 .pam_environment,重启后用快捷键无法唤醒 Fcitx 5,倒是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托盘图标的方式来启动中文输入法。输入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掉字母的情况,也就是我输入的字符,Fcitx 5 没有捕捉,反而直接上到屏幕上了,我只好慢慢的打字,祈祷不会发生这种问题,这样的输入法基本上是无法正常使用的!而且我发现,我在 Konsole 测试输入的时候,不光 Alt+F4 快捷键失灵,Alt+Tab 也不起作用了,会在 Konsole 终端里插入一些奇怪的字符。

这简直是太让人火大了。我一开始以为是 Konsole 的配置出问题了,反复查看配置选项,结果没有找到问题,最终无奈重新安装了 openSUSE。然后经过慢慢的尝试,最终排查出,我安装了 Fcitx 5 之后,就出现了这个问题。问题发生后,我退出 Fcitx 5,问题立刻消失。我定位到了这个问题后,在openSUSE 中文论坛里发帖询问,然后安装回 Fcitx 4,至少中文输入是正常的。最终在网友的提示下,发现了 openSUSE 竟然默认安装了 ibus。我把 ibus 相关的包全部卸载,然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呢。

这个话题有点颠覆我的认知,我过去一直以为,ibus 是跟着 GNOME 安装的。网上也有关于 GNOME 和 ibus 集成的讨论,给我的印象是,GNOME 跟 ibus 绑定的很紧,KDE 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多数用户都很赞美 KDE 的这一点。所以,我一直以为不安装 GNOME 就不会安装 ibus,所以也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方向的问题。openSUSE 有个中文维基,里面讲 Fcitx 5 安装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提 ibus 的事。我想这样的系统,标榜自己开箱即用,难道不是一种讽刺?

Fedora 里默认用的 ibus,安装时我选择了中文,启动系统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中文输入法了,没有遇到过冲突的问题。我现在使用 RIME 小狼豪输入法,用的是小鹤音形的方案,完全舍弃了整句输入,有点类似于五笔,码位、多音字排序都是固定的,因此也不用考虑输入法对整句输入的支持好坏,实际上用 ibus 和 Fcitx 没什么不同。我只是习惯了 Fcitx,而且 ibus 的快捷键和我的习惯有一点冲突,我也懒得查怎么改,于是就换用了 Fcitx 5。配置上没有遇到任何问题,Fedora 里的 ibus 被其他包依赖,我也没有卸载它,只是安装了 Fcitx 5,在 .pam_environment 里做好配置,然后就能正常使用了。我用 Fcitx 5 默认的界面,也试了安装 Kimpanel 插件,都非常正常,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KDE 与 GNOME 的问题

这一点和 openSUSE 的关系不是那么大,完全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不过也涉及 openSUSE 跟 Fedora 很大的不同,因此也一并说说。我之前写过,早些年我很不适应 KDE 的样式,总感觉在里面我没办法安心工作,因此更加偏向于 GNOME 那样简洁甚至是简陋的风格。直到近几年才渐渐克服,慢慢的也学了一些 KDE Plasma 的配置方法,调教的稍微比较符合我的风格了。这几次,我在 openSUSE 里面,只安装过一次 GNOME 版本,其他都是在跑 KDE。我的想法是,既然我要体验 openSUSE 这个系统,就去体验它最原汁原味的风格,所以我也算是强制自己来用 KDE。

虽然我的事情基本上都能用 KDE 来完成,但我还是更加习惯于 GNOME。这应该是一种个人的执念吧,当我切换回 GNOME 中,我感觉一切似乎都很轻松,似乎不需要小心翼翼的使用这台电脑,是一种说不上来的习惯。另外,我在网上了解到,SUSE 商业版好像是只支持 GNOME 作为桌面环境,这一点让 KDE 的地位似乎不是那么的牢稳。openSUSE 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它背靠商业公司,结果商业公司不支持它最核心的卖点之一,这话可怎么说呢?

关机

安装好 openSUSE 重启了没几次,就又发生了这个问题,就是在关机时,系统会卡在一个进程上,大概有一分多种的时间,这非常让人恼火。之前在 Arch Linux 上也有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问题原因,没想到 openSUSE 这个以成熟著称的发现版也有这个问题,实在让人难过。这次按照网上的说法,我查找问题似乎出在 Xorg 这个进程,但是也没有找到具体的文档说可以怎么解决。在 Fedora 下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遇到过,到现在为止,Fedora 的关机、重启速度一直非常快。

软件

软件方面的问题主要和生态有关。对比 Fedora 和 openSUSE,我比较少遇到过 Fedora 的问题。在网上,本身 RPM 的包就属于比较小众的,Fedora 下面还可能会给个 Copr,openSUSE 下面就只好自己下载 RPM 再本地安装了。还有,安装 1Password 包有 udev 冲突的问题,这个只能跳过解决。YaST 里的软件包我比较少用,主要是感觉一是太慢,经常要刷新软件源,二是会造成进程占用冲突,因此主要还是用 zypper 命令行来管理软件包。偶尔也会安装 Flatpak 的包,不过在 openSUSE 下面,不大有图形化的前端,Discover 总让人感觉病秧秧的,经常会有些问题,我基本弃之不用,Fedora 下面的 GNOME Software 整合的就比较不错。

B 站上有一个视频,灵魂问题:大蜥蜴这么强,你为什么非要用Archlinux?我当时想试用 openSUSE,跟这个视频有很大的关系。到前几天我还在多次观看这个视频。视频中有些逻辑我不认同的,不过也学到了一些 openSUSE 的知识,其中就包括 opi。我日常需要的软件包,除了官方源里可以直接装的,我都通过 opi 来找社区源安装。或许跟 openSUSE 的打包难度稍大有关系吧,openSUSE 里面的社区源软件,丰富程度都不如 AUR,有很多包版本很老,比方说 WPS Office,找不到一个最新的版本,最后和是从官网上下载安装。从易用性角度,opi 加入的社区源,还是比 AUR 差很多。虽说 B 站视频里讲通过 opi 添加社区源,让 openSUSE 软件包不输 Arch Linux,但明显不是这个情况,特别是主流软件包,两者的差距真的很大。而且,这种加一个源只为安装一个包的模式,对于最终用户来讲,其实也挺麻烦的。在 Fedora 下面,也是这种问题。好在这里的 Flatpak 比较成熟,我有些包能在 Flathub 上安装,就在那里安装了。

打印机

这一点昨天晚上简直让我感动了,我用的这些发型版,只有 Fedora 上让我最顺利的添加了打印机。我家里的打印机型号是 佳能喷墨 TS6280,不算小众的型号,通过 WiFi 连在家里的网上,在 Linux 下面用 CUPS 是可以配置的,驱动也不成问题。之前在 Arch Linux 下面,因为少安装过一些包,导致添加打印机比较困难。经过摸索,总算添加成功。openSUSE 下面我只添加成功过一次,这次安装直接就弹权限方面的错误,因为没有急需打印的东西,我也就没有再去弄。成功的那一次印象里也试了好几次。而昨天晚上,我再次试着给 Fedora 添加这台打印机。Fedora 也不是一点坑都没有,因为进入 GNOME 设置的打印机页面,你会看到 TS6280 就在里面呆着。不过虽然可以正确识别型号,但其实是不能用的。经过之前的经验,需要删除这个打印机,重新添加一次就好了,昨晚我也是这样配置的。比起其他发行版,这样快速的配置成功,简直让我有流泪的冲动呀。

openSUSE 感受

我想,从 openSUSE 毕业后,我应该会安稳一段时间,不会再尝试 openSUSE 了吧,因此简单做一个回顾总结。工作后从我购买 ThinkPad X250 开始用 Linux,我一直没有考虑过 openSUSE。过去不是没了解过,但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好用。也是去年看了 openSUSE 中文论坛的一些历史,有些怀念几年前看玛丽苏等管理员纵横捭阖的样子,然后从知乎上看了一些回答,加上上面说的 B 站的视频,加上我这两年比较痴迷于企业用的发型版,所以就开始尝试安装 openSUSE。

总体说下来,openSUSE 在我的电脑上,磕磕绊绊的是能正常使用了。我最大的意见是实际情况和社区宣扬的不相符。我自诩不是一个 Linux 小白用户,从 2007 年正式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到现在也 15 年了,没想到在用一个以“开箱即用”、“易用”为宣传口号的发行版时,还能遇到这么多的坑。论坛上从不曾提及,一度让我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只是我会遇到这些问题呢?还有 YaST 的问题,我之前专门写我文章来探讨,大家普遍说 YaST 是神器,但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明明几行代码就能解决的配置,虽然 GUI 也能操作,但为什么要坚持认为 YaST 更加先进呢?我实在想不通。经过克服,我渐渐的能认清自己,或许这个发行版真的不适合自己吧?虽然它背后的 OBS、OpenRA 以及对大型企业的支持,还是非常吸引我的。

《我喜欢 Fedora 的理由(我不用 openSUSE 的理由)》有3条评论

  1. 我刚从ubuntu换到opensuse,suse很久前我用过。客观的说,还是ubuntu的易用性好。就gnome桌面来说,打开终端没有快捷键(U有),在nautilus中退回上一级目录,backspace居然没有用,thunderbird的界面看起来也那么不正经(默认的是evolution)。

    总之,为了使得opensuse使用感受上更接近Ubuntu,需要不停的搜索然后修改……觉得有点莫名奇妙。不过,我猜,默认上游软件应该是这样的,suse更原汁原味,而Ubuntu为了易用,做了一些调整。

    回复
  2. 同样是fedora,从最早的9一直坚持用到目前的38,可以说一路上喜怒哀乐十全。蓝色在linux的各种distro里非常清新,而且从redhat6.0那个几张CD大包和丑到狗都不看的gnome大脚丫子仿win98时代走过来至少觉得fedora一路上审美观还是在线的。anaconda其实就是走arch的那种keep it simple,点几下什么都不用管。wifi至少不用像debian满世界找non-free,wayland可能我一直用不习惯大脚丫子还是xfce心头好吧,小老鼠和wine特别般配在tweak里关一下comp可以完全停掉所有桌面图形加速,完全留给vulkan+dxvk……无线鼠标和输入法和你完全一样,无驱自动+rime(搜狗输入法那个shi一样的fcitx兼容以及臃肿体积,学学人家rime!)。关机小圆圈转几下就灭灯,rpm虽然包数量只有deb的1/5,但质量都不错没见过野包,rpmfusion一般来讲没什么找不到的。打印机我是HP的deskjet,直接一个hplip万事大吉。大蜥蜴虽然也是rpm但还是和小红帽有一定区别,德国车不好开……另外重要的是,都2023年了还有哪个distro,安装完只有2.8g容量的(fedora-xfce-spin)?就算把wine+kdenlive这俩汉堡塞进来也才6g,clonezilla开默认z1p压缩后只有4.7g,其他发行版可是你啥都不装就双倍快乐哈哈哈……debian11.6装完同样东西都快17g了,每次一看分区大小整个人都不好了。你我都礼帽,相识互一笑。2023年中秋节偶尔路过留言。

    回复
    • Linux桌面端的历史挺有趣的,对你经历了其中的改变一路走来表示羡慕。我2008年初留学期间因为电脑硬件故障中断了很久,入了苹果的坑,等再次探求事很多东西都翻天覆地了,当时systemd就够我适应一阵子的😂

      回复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