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与内涵

这个题目是我在大约两个星期前就考虑了的。当时有了题目没有开始写,是因为之前还有一些存货,比较有时事性质,又想贯彻王建硕的每天最多写一篇blog的策略,因此就把这篇给无限的推后了。另外题目也有点大,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起因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两位同学在咖啡厅里扯淡,扯着扯着就扯到了电影上来了。其中有个同学说他在电影院看了《变型金刚2》,觉得不错,我和另外的一位同学都没有看过,于是那位同学就想叫我一起去看。我说我很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因为下载到本地上再看感觉更过瘾。那位同学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有在本地所没有的好处,比如超大的银幕以及震撼的音效,我由此想到了这个话题──我们看电影注重震撼的感受,却忽略了内容,这样有没有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件事过后没有几天,我看到魏武挥写了一篇文章:《变型金刚 II》,里面讲到:“虽然我知道会引起别人拍我的砖,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垃圾。如果不是“变型金刚”四个字,我应该是无法看完的。 …… 人物的刻画是极其苍白的,这个人物,也包括机器人。看官看完电影后,不晓得还能说出几个机器人的名字? …… 动画片里,人类其实是配角,主要是汽车人和霸天虎之间的事。电影里,特别是这个II,人类是主角。做这样的设置也不是不可以,但几个人类的戏份,实在是乏善可陈。 …… 我至今不太明白,汽车人和霸天虎,在地球上如此大打出手的目的究竟为何? …… 变型金刚既然是高等智慧“生命”,那么,他们就应该有思想,而不是那一堆只会打打杀杀的变型机械。”

下面还有评论说的更好:“最大的亮点其实就是那四个字,但也真是糟蹋了那四个字”、“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机器人拍成了机器人,TF是什么?他们是赛博坦人!!是生命体,是生物是一个物种!他们有信仰有文明有传统!他们不是高达不是初号机不是fatima!”

我虽然只看过《变1》,小时候也没有看过很多动画片,但从这些评论上来看,《变2》似乎是把重点放在了这些机械的动作如何绚丽、音效如何震撼上了,是不折不扣的感官刺激影片。因此这也加深了我的思考:这种片子有人喜爱有人讨厌,我们应该如何处之,电影是要追逐声色效果呢,还是应该挖掘人文意义呢?当然作为商业大片,声色效果是不能少的,如果有人文意义更佳,两者间如何平衡,这是个问题。

我个人更倾向与电影应该挖掘更多的人文价值,因此我不太喜欢去电影院看,因为画面过去后就很难再次播放回味。而从电脑上看就没有这个问题,有的部分可以繁复播放,看完一遍后觉得回味无穷还可以复习多遍。很多片子我如果我觉得不错的话,通常会再看一下其中的细节,电影院、甚至电视都无法满足需求。

有一种说法也很难辩驳:“我们不是专业的影评人,看电影是为了享受,因此追求一些声色效果是正常的,也没必要为了人文意义就折磨自己”。这点确实不假,我想了半天才想出了两点来辩驳。

其一是声色效果与人文意义并不对立。我至今还记得许多大片,声色效果也还不错,同时对于人文的挖掘也非常到位。首先浮现在我脑中的要数《守夜人》和《守日人》了。人文意义不必说,《守日人》中的一段音乐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每次聆听都会让我感动许久。作为科幻电影,它的特效也许不太够,但仅从剧情以及可以算是离奇的构思就可以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了。另一个更著名的例子也许算是《The Matrix》三部曲了,这点不用我多说,基本上每个人都认同它的效果与剧情。

另一点是一些只注重声色效果的电影,确实能让人在看的时候很过瘾,但在看过后反而会让人觉得非常空虚。我注意到魏武挥的文章下面有一则留言,说“走出电影院的一刹那,感觉只有一个,世界终于安静了。再清醒一会儿后,我居然想不起来之前都看了些什么。”如果把演员也算在声色效果上面,这方面的例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的《Deception》了。当时我因为Hugh Jackman而下载了这部超过2G的电影,看完了以后直想骂人。其实这个电影做这个例子有点过分了,因为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什么刺激。

虽然说我更喜欢看具有人文价值的电影,但在一些情况下,看一些声色效果出色的电影反而是唯一的选择。我现在就有这种经历:《Revolutionary Road》、《The Reader》还有《入殓师》我都下载下来,在硬盘上放了好几个星期了,但就是没有想去看的欲望,大概和剧情太沉重有关系。反而一些喜剧,如《Yes Man》等等,我倒是下载下来马上就看了。原因也很简单,生活已经很沉重了,看电影作为放松的方式,实在是不必要苛求什么。不过如果遇到了《Angels & Demons》这样的既有声色又有人文的电影,就算是幸运的了。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