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6》

今天在家里的电脑上用PPLive看完了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我是从第四部电影开始接触哈利波特的,之前完全是新鲜人。那时在大学宿舍里喜欢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脑看电影,一位同学提供了这部电影,于是我们就看了。当时看下来有一个感觉,就是没看懂。我这人看电影有个“毛病”:有的电影没看懂,就算当时觉得电影挺差劲,我在后来也经常再回顾一遍。后来我又下载了电影,自己单独研究了一遍,还是懵懵懂懂。

再后来就是我机缘巧合,看完了电子版的著作,才对整体的故事有了了解。那时我才明白,看不懂电影不怪我,实在是因为电影删除了小说中的很多情节,让情节不连贯。

我见过每一本哈利波特的小说书,基本是一本比一本厚。虽然我没有仔细看过哈利波特四之前的每一部电影,但我感觉如果小说哈一的故事长度拍成电影正合适的话,那么从哈二开始就会一部比一部浓缩,才能把故事放在电影里描述出来。到了哈四,要想详实的在一部电影里描述一个这样规模的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哈五我是在07年夏天看的,印象里是在8月份。那时我临近出国,因此经常约高中同学出来聚聚。有一次我和另外两位同学聚会,恰逢白天,我们就去了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而哈五在那时刚上映不久,于是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忘了说,哈四我看的是英文版的,加上了中文字幕。而在国内的电影院里看的哈五,则是中文配音的。我现在看电影,特别讨厌配音电影,总觉得别扭。我现在印象里看哈五的那次,因为斯内普“说”了句非常本土的台词,而导致全场哄堂大笑。看哈五的感觉,过程中不好比喻,完后就感觉空虚。就像某些人觉得结婚生子是人生大事,做完后就觉得人生完成了一半一样;看一部哈利波特,对于我们的意义也仅仅是一种仪式而已,不得不做的仪式。这次看哈六也是一样。

事实上,我觉得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已经无法拍得出彩了,越来越长的故事就是原因。我觉得拍电影的人应该也知道这一点,但毕竟票房可观,让他们欲罢不能了。其实本来对我来说问题也没有那么尖锐,只是我前几天才看了《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虽然电影的情节相对于小说,削减了很多,但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电影是拍得相当完整的。一个没有读过小说的人看了电影,不会感到任何遗憾。而看完了哈六,我想,大概不是每一部小说都可以像《达芬奇密码》一样经过削减也能拍成精彩的电影吧。像哈利波特这种规模的小说,如果能认认真真的做,把它做成连续剧,把情节做足了,应该还是会比较出彩的。现在的电影,打个比方,就是把任何一部美剧的一季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想想看,如果把《越狱》拍成四部曲的电影,你能愿意看吗?

另外,也不得不感叹一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两年前我一直用家里的Thinkpad T43,除了光驱不时自己弹出外(我见过几台Thinkpad都有类似毛病,貌似这是Thinkpad的通病),我还是觉得T43是完美的计算机。当然,那时我没有给它装上Linux,因为家里人还要用,比较遗憾。1.73G的CPU,512M内存,在当时看来是比较不错了。但刚才我运行PPLive的时候,感觉卡的要命,而且机器也在呼呼的散热,似乎风扇也不大行了,有些许的噪音,再加上硬盘也有些咔咔响……于是我这篇blog写了三段,我就回到了我的MacBook前继续完工。

还有,我过去一直没有下决心购买QIM的一个原因,就是还很怀念谷歌中文输入法。当时用着QIM,觉得整句识别比谷歌的要差一截。可刚才写了几个字,就让我觉得两者差不多,非常类似,这样我应该可以放心的用QIM了。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