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

这个星期一直感冒发烧,到了昨天晚上才开始好了一点,因此一直没有去体育馆锻炼。今天下午上晚课,感觉身体已经恢复的不错了,就去锻炼了一下。

在换完衣服往场地里走的时候,看到了一家人带着几个小孩来锻炼,不由得想起了我前几个星期一直在想的问题──什么时候在中国,健身才能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呢?

我两年多没在国内呆,不大了解近期情况,不过两年前,根据我的经验,在济南,我在上大学之前和别人说到谁去了健身房,就感觉那人好像怪怪的似地。到了大学之后,我身边才开始有同学日常会去健身房锻炼。来到加拿大之后的第一年,我的另外两个同学说是在学校花了100加元左右办了一年的健身卡,并劝我也办一张。我当时一口回绝,以当时一比七的汇率,100加元已经算是挺大额的消费了,在我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因此觉得这样子有点太败家了。到了第二年才开始习惯。

在我的观念中,去健身房不是生活必需品。当然身体健康很重要,但要保持健康,在户外跑跑步,或者在家里做几个俯卧撑就行了。而专门花一段时间在一个场所里,用各种器械来消耗自己的体力,用俗话来说就是“有劲没处使”。这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学校的老师批评打架的同学的一贯用语。当然用器械来消耗体力比打架来消耗体力更文明、也更安全一些,但打架可不用付钱啊。所以如果深究起观念来,我觉得去健身房是一件比打架更恶劣的行为,是资本家的奢侈浪费。

而在几个星期前,我正在器械上做无氧时,又想起了这个问题。恰巧与我相对的一侧是一排让使用者模仿骑自行车的器械(我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与我正对的两台上面坐了两个小朋友,估摸着也就六、七岁的年纪吧。当时我立即觉得,在加拿大当地的两个小孩子,在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去健身房了。而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国人,还在怀疑去健身房是不是太奢侈。在这里,一家人一起去健身房锻炼相当正常,而在国内,健身也只是80年代后期出生的这一代人刚开始流行起来的事情。

它对我们的影响,我觉得是巨大的,体现在国民的身体素质上,其根本在于人们对于锻炼身体一事的态度上。在国内的思想里,锻炼身体几乎都是被动的。从小学开始,我们每天用来锻炼身体的时间,在于每天的课间操,以及体育课的时间里。一旦我们进入了大学,没有了每天强制性的这些活动,能坚持锻炼的只是少数人,然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有一两种体育爱好,比如足球、篮球之类的,而大多数人则从此不再坚持锻炼了。而在加拿大,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了生活上必需的事情。一旦养成了习惯,锻炼身体就是生活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进行的事情。

我考虑过造成这两者的原因。除了传统及思想的影响外,经济条件应该是主要的因素。归根结底就是我们不如别人有钱,要为生活而奔波,没有相当的福利,去健身房自然成了奢侈的事情。我才国内一直宣传的恩格尔系数,应该是把锻炼身体这一项去掉了吧。我们什么时候能把去健身房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大概才能在生活水平上和发达国家有的比较。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