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商业

我很早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了,本来定的题目是《我讨厌商业》,起因是听到了一句话。后来构思了一个多月,总觉得题目不是非常的适合,似乎话题也有点过大,而且其中的一些问题我还没考虑清楚 。但考虑到时间长了终究会忘,而且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也需要这个想法作为基础而展开讨论,于是就先把不成熟的想法摆在这里。

这个想法的起因是一次和一位朋友吃饭的时候,听他说他的近况。他提到他想申请美国的研究生,申请的一个对他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他在这里跟一位行业里比较知名的老教授做实验。而他和这位老教一起做实验的基础,是他让老教授一位他在将来会读老教授的研究生。最后他说了一句:“我做这些都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进行的”。

虽然我不认同这种做法,但想来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商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中间用了什么手段则并不重要。如果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事情没有做错的话,那么是不是“商人”这件事情本身有了问题呢?我的想法就从此开始的。

宏观看来,在今天的中国,“商业”的观点似乎充斥着年轻人的大脑。不用看真实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或者申请学校中使用的不诚实的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按照商业观念办事”的行为。之前我没有注意这些,但是刻意的观察与回想,让我看到了许多例子。举其中的两个:

  • 对音乐的看法。我注意到身边有一些人,对音乐本身的美感并不关心,音乐的好与差在他们眼里只有一个标准──是否表演起来够“帅”。够帅的表演为了什么呢?泡妞!今天人们少听纯音乐,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

  • 对3C设备的喜爱。很多人拿在手里的手机、随身听都非常高级,但很多都有他们用不到的功能。原因是什么呢?提高自己的“身价”。我在高二的时候曾经听一个手拿PDA手机的同学给我说过:“在将来你要是没有手机,没有PDA……别人连落落都不落落你”(注:“落落”是山东方言,发“luo”三声,后常加儿化音。意思可以理解为“搭理”。)

事事都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考虑,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世风日下”。我甚至想过,当年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倡导重农抑商的政策,是不是已经想到了商业导致人们一味追逐利益的后果了呢?在那个年代,商人们没有地位,而知识分子的待遇非长高。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们学到的儒家思想,指导人们行礼义之道,使得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提升。

西方国家很早之前就实行资本主义,同样以商业利益为追求目标,但为什么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道德败坏,反倒比中国这个后来才开始发展商业的国家更为和谐呢?因此似乎目前大大小小的“道德败坏”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商业。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在我看来,如果把商业与道德比为同一条线上的两个极端的话(当然比较勉强,我也想不到好词来精确描述),在一定的时间各自发展的基础上,两者必定会取得一个平衡。这有点类似与传统的阴阳学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一个社会长久的发展一条道路都是难以保持正常的。但普遍来说,基本上所有社会都是发展其中的一条方向,到了极致后再超相反的方向回归。

以现实情况来解释的话,西方国家在进行了几百年后的商业社会发展后,也许人们认识到纯粹的从商业角度来追求利益并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于是开始逐渐开始朝另一方面发展,也就是道德。从早期社会制定的保护资本家利益的法律,到后来的保障全体公民利益的法律,应该也是对这一方面的体现。而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也和几十年前天差地别。反观中国,并没有在道德这条路上坚持很久,每个朝代的末期基本上都是道德败坏的情况。如果中国能一直坚持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进行社会的进步,当发展到极端的情况下,再反过来发展商业,是否能像今天西方国家一样,商业与道德全面进步了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而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商业,社会性质在事实上已经向资本主义倾斜,而现在似乎正处于资本主义“最黑暗的”发展期,道德回归建设尚未全面进行(虽然社会一直在强调发展道德,但因为不是走先把一样发展到极致再回归到另一样的道路,因此效果不大,最终应该会完全失败),因此目前的社会上才会有了这么多荒谬的事情。

今天的社会毕竟与几十年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或许不需要按照传统路径,在其它宏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也许会发展出一条不可复制的方式来完成道德与商业的和谐发展。

《谈谈商业》有2条评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