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所想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精益管理专题讲座。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关于 QC 项目评选的一些事项及标准,另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精益工具的讲解。我主要关注的是第一部分,讲师讲解了上次行业全国一等奖第一名的幻灯片,分析了其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通过讲师的分析,我有了一些感想。

我自从去年 4 月份到了市公司后就开始接触 QC,经常也能够看到关于 QC 小组的信息。开始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高级的东西,可到了后来,越来越觉得不对味儿。QC 的初始想法是好的,工作中总有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但是 QC 却把它弄得变了味道。QC 编程了一个刻板、教条的过程。我遇到的所有 QC 项目,都是一个或几个人一拍脑袋弄出来的。而且本身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改进,当然 QC 本身就是针对某一个小方面进行改进,这点到无可厚非。可这一点点的改进,却需要为之建造一份从头到尾的材料,PDCA 的每一步都要由相应的精益工具(如表、鱼骨图等)来表达。这就好比用 Java 跟 Ruby 语言来写一个 Hello World 程序,明明只是一行代码能够完成的事情,但 Java 却要引入库、创建类,这么多复杂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在讲课时,讲师也说了,基本上所有的 QC 项目都是倒推出来的。也就是说,人们先有了研究的结果,然后再根据结果来编写之前研究的文档。这样,其实失去了 QC 的意义,严格说起来也可以说是学术造假了。事实上,在中国这种情况也不奇怪。讲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项目,用了媒体的方式来做展示,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其中有一个是苹果公司发布 iPhone 6 的 Special Event 2014 影片开头时的一段 Think Differently 的广告。当时在看这个片段的时候,可是让我激情澎湃,可在这个情况下,看到它被用在这个地方,真让我为这个行业感到耻辱。影片的主题是 Think Differently,抄袭怎么可能带来这种成就?况且,视频开头由苹果非常严格的版权声明,估计这些造假的人也根本不会在意吧。

Apple Keynotes 版权页
Apple Keynotes 版权页

最让我讨厌 QC 的原因,还是因为这种搞形式的做法,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对我也没有什么动力。之前听课的时候老师说,QC 风气最盛行的是日本。在例如丰田这样的公司中,QC 是自发形成的。在生产时发现了不足,几个人下班后加班聚在一起,把这个难题给公关出来。如果要是按照我们这样的,弄这么隆重的文档,估计人们也没有了自发搞 QC 的激情了吧。所以我要找找日本企业搞 QC 的书看看,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搞的。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