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孩兴趣

今天我运行 NewsRack 把长久以来在 Google Reader 里积攒的未读 blog 清扫了一遍,看到了这么一篇非常不错的文章。作者老赵讲述了他现在重新拾起小时候被家长逼迫学习的钢琴的经历。我看了之后想到了自己的类似的经历,于是想记录下来。

我从小学的某一个年级开始学习手风琴。具体哪个年级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的我那时对于音乐课上的五线谱感觉非常迷惑,后来慢慢的开始了解了一些规律,然后就开始学琴了。学琴的因由是一次母亲在送我去课外英语辅导班的时候,从另一个教室里看到了有为老爷爷在教手风琴,于是就在课间和对方谈了一下,然后我就去跟那老爷爷学琴了。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换了几个老师,参加考级,然后到上了初中之后就停止了。

老赵在文章中写到他是属于“琴童”的一员。所谓“琴童”,就是被家长逼迫学琴的孩子。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更有竞争力,于是让孩子学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懂家长的良苦用心,于是对练琴非常抗拒,采取各种手段消极对抗,家长劝说无果只有采取究极手段————武力。老赵的经历属于普通的琴童经历,没有发展到极端情况。而我在中学时曾经从母亲的剪报中看到报纸上连载的一篇纪实文章,讲述了各种因为练琴演化到非常极端悲剧的亲子关系,比如说小孩为了不练钢琴对自己的手做出自残行为等等。那个时候我相信这些故事的真实性。

虽然选择相信那些耸人听闻的故事,但我本身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形。甚至老赵说的“常常伴随着耳光皮带拖鞋板,所以我如今皮糙肉厚反应灵敏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没怎么经历过。虽然同是被家长要求学琴,但我没有因为练琴挨揍过。虽然挨训是有的,但现在回想起来,也仅仅限于挨训了。最多最多我现在模糊的觉得貌似是被母亲扭过几把,但实在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

为什么我没有挨揍的经历呢?我在看了老赵的文章之后也在总结自己的经历。我想,一方面我学琴时年龄比较大了,老赵七八岁时就已经感受了练琴的痛苦了,而我开始练琴的时候怎么也有十岁了吧。年龄增长之后就会对客观的事实了解更清楚,比方说知道了不学琴是不行的;知道了没有练好琴去上课时就会被老师训,在同学面前也丢脸;知道了如果不练琴就要去写学校的作业,虽然作业一定要写,但相比起来我还是喜欢练琴……

另一方面,我想和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我属于内向性格,比较老实、懦弱,属于家长老师比较好管的那种人。从小到大从宏观上来说是非常听父母的话的,基本上父母让做什么我抗不过就只好去做,自己想要什么父母不给我除了自己难过一阵子也没办法。后来我看到有些孩子会跟家里闹,家长抗不过就给好处了,常常感到不可思议。我同学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我从新闻上接触过,可以理解,但同样感觉不可思议。刘墉在书中分析过“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我看过之后,有时非常羡慕那种“会哭的孩子”,但自己无论怎样都做不到。学琴也是一样,父母要求,我就做了。用另一种话描述我的性格,就是我对人生的要求很低。如果从 0 到 100 来描述这种“生活需求”的状态,在数值上低于一个值,或者说“底线”,人就会觉得“过不下去了”,需要抗争。有的人的底线在 50,练琴在 30,所以就不想练琴而跟家长闹。而我的底线可能只有 10。也就是说,练琴是在我的底线之上的,自然就不会有那种“琴童”的经历。

在上面的两点原因之下,我从开始学琴到最后因为学业而停止学琴,心态一直是“即不抗拒也不热爱”。当中有一段时间因为辅导班没了,我没有摸琴,那时也没有觉得非常失落。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学业一下子紧了,我也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也没有非常抗拒。总之一切都是这么过来的。

用怀旧的语气说,在我那个年代,小孩学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我们家让我学琴也可以说是受那时周围的人的影响。那时家里住父亲公司的宿舍,大院里有至少 10 户人家的孩子在学琴,多数是钢琴。我学琴的起步时间算晚的,但相反坚持的时间也算最长的。现在想来,应该跟我上面总结的两点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到后来都停止了学琴,而我却一路考级,最后弄了个全国八级山东省九级,虽然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毕竟也算是小时候的一点小成就了,心里还是有些开心的。长大了之后看到 90 后的那群人,小时候竟然在课外不学英语不学琴,在那时让我甚至在某一瞬间对社会的未来失去了希望。

我对于音乐的态度也有些奇特。在小学前,家里有卡拉 OK 的播放机,父母有时候周末会打开来唱一天(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些好奇他们那时的心态,现在估计没人好意思从自己家里干这个了吧),我有时也会唱几句。那时的歌曲都是典型的台湾流行,比如《花心》、《星星点灯》之类的通俗歌曲,那时我自己抱着麦克风对着电视在家人面前演唱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到了小学后我就再也没有接触过流行音乐,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那时的学校风气和正统的社会风气以及家庭风气的影响,总之心里自己也是厌恶,但到同学在迷“四大天王”什么的就觉得幼稚(我到了高中之后才渐渐明确了“四大天王”具体是谁),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初中。上了高中之后我才在一个同桌的影响之下开始听 Beyond,一开始的时候坚持只听这一个乐团的音乐、其它的拒绝涉猎。直到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听其它更流行更现代的音乐,然后瞬间觉得这些我错过的音乐都是那么的美好。之后我才能用比较平和的心态来欣赏流行歌曲、以及各种歌曲。

我在回顾了自己欣赏音乐的历史之后,对比我身边的年轻人,比如我表妹,就会有种非常羡慕的感觉,也对自己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她从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喜欢、追求、收集各种歌手的磁带及周边产品(海报、贴纸等)。虽然那时侯的社会风气明显对于这些东西都是负面的评价,她的家人也对此没有正面的态度,但她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用各种方式去偷着搞这些东西,也没有像某些人宣传的那样对她的人生有什么负面影响。反而我自己在小学到初中那段时间之内,与主流思想同步,没法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或试着感受一种现象,现在看来非常不幸。我在最近看过一部日本的轻小说《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书里讨论了日本的御宅族现象以及关于这种现象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冲突,对于我国那个年代的关于对待流行音乐的思想也非常相似。

到了大学之后,我接触的音乐多了起来,我就想着一种轻便一些的乐器。手风琴可以演奏很多种音乐,但太过于沉重,也不像钢琴那样在多数礼堂都有配备。到了后来我选择了 10 孔布鲁斯口琴,从极重到极轻来了个大转换。小时候看过一个小品,里面爷爷给在课外辅导班学手风琴的孙子送琴,路上给朋友说“当初早知道会这么麻烦,还不如让他学个口琴呢”,后来我自己竟然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之所以想会一门乐器,一方面是对过去练琴的缅怀,因为我发现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架手风琴,我也就能拉出《粉刷匠》之类的儿歌了;另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即将出国,我想找一个比较方便的娱乐活动。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我还是费了一段时间才可以吹奏出正常的歌曲。虽然多数是国语的流行音乐,但总是聊胜于无了。我看到老赵最后贴了一段视频,录制了他练习钢琴的成果,我非常羡慕。要是让我恢复到那个程度,我的话估计要费很长时间。

所以说现在我吹口琴已经是出于兴趣了。没有了压力,我经常在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吹两口。我电脑里存了一些谱,我虽然没有完全记住,但经常乱吹一通。虽然不成调子,但胜在清新,反而比强迫自己按照复杂的谱子吹要更好的调理情绪。另一方面,这样吹一通下来,音感也大大的增加了。

我常常想,我在小时候为什么不能保持这种状态呢?有没有可能我们在小时候就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然后自己主动的来练琴呢?结果很悲剧,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很难。绝大多数中国的小孩学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考级,升学的时候加分。这样学琴练琴的过程就纯粹的成了应试教育了。

别的乐器考级我不了解,但手风琴考级绝对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全国和山东省的考级流程都是一样的,进了考场之后首先把这个级别的音阶练习拉一遍;然后拉一首练习曲,多数是车尔尼系列;之后拉一首复调,多数是巴赫系列;然后拉一首曲目列表里的中国乐曲,拉了一页谱子之后考官说停止,然后从大概倒数一页谱子那里继续拉到结尾;最后拉一首曲目列表里的外国乐曲,拉了一页谱子左右考官说停止,然后考级结束。

这样的考级流程,老师、学生、家长很容易从里面钻空子。中国乐曲和外国乐曲都不是全考,所以只需要练习一部分就可以了。这样的应试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同样学出来的也不会有什么技巧。对于我来说,学琴之后放下了这么一段时间,那时候的练习基本上都还给了老师,剩下的也只有对于音乐演奏的可怜憧憬。

现在我依然有些憧憬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演奏家,因为从网上看 Jason Ricci、Adam Gussow 之类的口琴演奏者是在是让我感觉热血沸腾。可我毕竟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练习口琴了。当然口琴并不是一门需要很长时间练习的乐器,所以我也许可以在 50 岁的时候自如的演奏口琴,但钢琴等其它乐器也许就不那么容易了。年纪大的人就算想把琴练好也会感觉有心无力,一些节奏比较快速的曲子也许就没法弹了。老赵在文章里也说过:

但是,几次重新接触琴键,唯一的感觉还是只有痛苦。这样的痛苦尤甚小时候初学钢琴时,因为我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双手,技术也已经远不如童年的巅峰时期,一些基本的音阶琶音和弦已经完全无法跑下,只想剁手。

我想小时候如果对音乐产生了兴趣的话,主动练琴也许在长大时的成就远高于长大了之后再开始练琴,虽然长大了之后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兴趣要远高于小时候。或许一位音乐家或演奏家必须要从小开始练琴,但没有兴趣又很难练成,所以也许只有少数有天赋的孩子可以在小时候对音乐产生兴趣,也有条件学习音乐,然后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音乐家。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像几百年前那样了。从全球角度来讲,生活的富足也不会让一些孩子从小就选择弹琴这条路,像过去的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很多都是出身于乐师家庭,现在“宫廷乐师”这种职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吧。我在国内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看过一本古典音乐杂志,上面有评论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作曲家,现在乐队演奏的还是几百年前先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也许所谓古典音乐就是在这个时代应该消亡的音乐。

中间睡了一觉,思路断了,写不下去了,也乱了。也许我也没有当作家的潜力……

《如何培养小孩兴趣》有2条评论

    •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认同这句话。如果小时候家里没有让我学琴,我可能也不会在长大后自己想学一种乐器。

      但有一个冲突又无奈的地方,就是我长大后可能已经过了学琴的最佳年龄段了。而在最有天赋的年龄时,有多少小孩子是可以弹好琴并对其发生兴趣呢?少部分小孩产生了兴趣,有能力做好,长大后成了演奏家。但另外的一部分呢?我想我明显是属于另外的那部分的。

      或许这和人类的本性以及社会分工的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我觉得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学琴,现在没有对演奏音乐感兴趣,挺遗憾的。

      回复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